氨氮废水处理设备原理及工艺
氨氮废水是工业生产和生活污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,主要来源于化肥、制、食品加工、养殖等。高浓度的氨氮不仅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,还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,因此氨氮废水的处理至关重要。目前,氨氮废水处理设备主要基于物理、化学和生物三大类工艺,每种工艺各有特点,适用于不同的水质条件和处理需求。
物理法主要通过吸附、吹脱、膜分离等技术去除废水中的氨氮。其中,吸附法是一种常见且的方法。氨氮过滤吸附装置利用多孔性材料(如活性炭、沸石、树脂等)吸附废水中的氨氮分子。沸石因其特的孔道结构和阳离子交换能力,对氨氮有较高的选择性吸附效果。活性炭则凭借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,能够吸附氨氮及其他污染物。吸附饱和后,吸附剂可通过再生处理重复使用,但再生过程可能产生二次污染,需妥善处理。
吹脱法则是通过向废水中通入空气或蒸汽,将游离氨(NH₃)从水中转移至气相。该方法适用于高浓度氨氮废水(通常大于1000 mg/L),且pH值需调节至10以上以促使铵离子(NH₄⁺)转化为游离氨。吹脱后的气体需用酸液(如)吸收,形成铵盐回收或进一步处理。吹脱法的缺点是能耗较高,且低温环境下效率会显著降低。
化学法主要包括折点氯化法、化学沉淀法和氧化法。折点氯化法通过投加过量或次,将氨氮氧化为氮气(N₂)。其反应分两步进行:氯与氨生成氯胺(NH₂Cl),继续加氯至“折点”时,氯胺被氧化为氮气。该方法反应,适合低浓度氨氮废水,但需严格控制加氯量以避免残留氯的毒性。
化学沉淀法(如磷酸铵镁沉淀法)通过投加镁盐(Mg²⁺)和磷酸盐(PO₄³⁻),与氨氮生成磷酸铵镁(MgNH₄PO₄·6H₂O,俗称鸟粪石)沉淀。该法能同时去除氨氮和磷,且沉淀物可作为缓释肥料回收。但剂投加量大、污泥产量高是其短板。
氧化法(如臭氧氧化、Fenton试剂)通过强氧化剂分解氨氮,适用于难降解氨氮废水。例如,臭氧在碱性条件下可将氨氮直接氧化为盐(NO₃⁻),但运行成本较高。
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物质,具有、次污染的优势,主要包括传统硝化-反硝化和新型厌氧氨氧化(Anammox)工艺。
硝化-反硝化是经典工艺:硝化阶段,好氧条件下的硝化细菌(如亚菌、菌)将氨氮氧化为亚盐(NO₂⁻)和盐(NO₃⁻);反硝化阶段,缺氧环境中的反硝化菌将盐还原为氮气。该工艺成熟稳定,但需碳源(如)供反硝化使用,且能耗较高。
厌氧氨氧化(Anammox)是近年突破性技术,其是Anammox细菌在厌氧条件下直接以亚盐为电子受体,将氨氮转化为氮气。与传统工艺相比,Anammox节省60%的曝气能耗且*外加碳源,尤其适合高氨氮低碳氮比废水(如污泥消化液)。但Anammox菌生长缓慢(倍增时间约11天),启动周期长,需严格控制亚盐浓度以避免抑制。
工艺选择需综合考虑进水浓度、排放标准、占地面积及运行成本。例如:
高浓度废水(>1000 mg/L):吹脱或化学沉淀作为预处理,后续接生物处理。
中低浓度废水:采用生物法,如改良A²/O工艺结合MBR膜技术。
低碳氮比废水:Anammox或硫自养反硝化具优势。
jsqkspw.b2b168.com/m/
55598240